世界各國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增進民族團結是國家鞏固和穩定之所需,也是民族發展和爭取人民幸福之所需;分裂、紛爭是災難。爭取幸福生活是人的本性,因而必須加強民族團結,共創美好生活。
-、民族的產生
《千字文》開頭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瓙塾枋,臣伏戎羌……” 這是說,那時候的人面臨生活艱辛,一心只在求生存,并沒有把人分成某民族,只把居住在北方的人稱“戎羌”,是為稱呼方便。后來,隨著人類智慧的發展、積累和應用,社會漸趨進步,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居住條件和方式的改変,聚居成了人們的向往。而聚居的人們又受到地理環境、氣候變化、動植物分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漸次穩定,成為習慣。隨著許多不同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穩定、形成習慣,而且漸漸有了不近相同的語言、文字,于是就自然產生了許多具有共同體的人群,也就有了具有某種生活特點的族群。各族群又各有各的稱呼,這就出現了各種民族。在我國,漢族是多數,而人數少的民族就自然稱少數民族啦。這就有了蒙古族、獨龍族、基諾族等55個少數民族。
基諾族是云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基諾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基諾族尊奉諸葛孔明。傳說基諾族的祖先是孔明南征部隊的一部分,因途中貪睡而被“丟落”,進而以“丟落”附會為“攸樂”,這就是“攸樂”一名的來源。這些人后來雖然追上了孔明,但不再被收留。為了這些落伍者的生存,孔明賜以茶籽,命其好好種茶,還叫人們照他帽子的樣式蓋房;Z族男童衣背上的圓形刺繡圖案,據說是孔明的八卦,祭鬼神時也呼喊孔明先生。上述傳說的真實性雖有待考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基諾族同漢族的密切聯系。
鄂倫春族是世居我國東北部地區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倫春族人口為8196人。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文字。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
元朝時,鄂倫春人被稱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極為廣闊,在遼陽行省的管轄之中。明朝時黑龍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指游獵于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的“使鹿部”,也就是鄂倫春人。清初文獻曾把鄂倫春人稱為“樹中人” 。
鄂倫春這一族稱,在1640年4月28 日(崇德五年三月丑)是以“俄爾吞”出現的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以后,文獻中多次出現“俄羅春”、“鄂羅春”、“鄂倫春”等不同寫法。從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始,“鄂倫春”才作為統一的族稱固定下來。“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即“使用馴鹿的人們”。另外,“鄂倫”的發音與馴鹿的發音(oron)相同,(cho)是表示人的附加成分,兩者合起來為(oroncho),即“鄂倫春”,漢語就是“打鹿人”之意。
從民族的出現看,當初任何-個民族的出現并不是因利害沖突,挑起了紛爭,人為地將-群人強迫遷至某偏僻地區,他們又無力抗爭而出現無奈。當初他們是和睦相處的。只是因人們生存環境的不同,產生了生產、生活習慣的特殊性,有了自己的習俗、禮儀、衣著風貌、大小尊卑的稱謂、婚俗、葬俗、信仰、崇拜等;或者還因語言、文字不同,才分成了有區別的人群,就成了民族!冬F代漢語詞典》對“民族”-詞解:“(1)指歷史上形成的、處于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的共同體。(2)特指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 各民族之間相互有聯系,互相支持、融合,沒有歧視。就其人類追求美滿幸福生活,追求和諧安定的社會,共創理想美夢的實現說,任何-個民族都是共同的,都追求生活光明、文明。真正的差異點,只是“文化”有所不同。而這種差異也是因歷史的客觀條件造成的,也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求,選擇了某種生產、生活方式。到后來,為生活證實是粗俗、傷害倫理道德和人的生存發展的,都被生活所拋棄了。
二、增進文化共識
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因交通堵塞,文化交流閉塞、隔絕,所以文明進步得不到充分交流和發展,因而在一些少數民族中留下了一些特殊的習俗,有的似乎有點粗俗。但隨著歷史發展,那些粗俗的習俗逐漸被淘汰了,比如蒙古族流行的搶婚、子承父妻(非生母)等。藏族世居雪域高原,信奉佛教。解放初,他們還生活在落后而悲慘境遇的奴隸制社會時期。是解放帶給他們新生,打碎了奴役他們的鐵鎖鏈,摒棄了不文明的生活,享受到文明幸福的社會主義生活。在其他少數民族中,隨著社會進步,文明生活習慣的廣泛普及,他們都在自然而自覺地接受先進文化的生活。
先進的文明生活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理應共同享受。這就需要各民族之間不斷地增進文化交流,不斷增進文化共識,結合實際理性地融合、創新,或求同存異,追求文明。有了這個共識,目標就可一致,各民族就必然緊密團結,定會與時俱進,享受時代賦予人們的幸福。
歷史是鏡子,趙國的武靈王突破固步自封,敢于提倡“胡服騎射”,向邊外的少數民族學習,改造軍隊的裝備,使他的武裝力量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元朝的忽必烈能主動、自覺地接受漢族治國理政的先進文化,大膽使用劉秉忠等漢族的志士仁人,他創造了元上都的建設奇跡,又創造了元朝的繁榮昌盛。松贊干布是漢藏團結的帶頭人!他把唐王朝的先進文化引進西藏。還可舉出許多例子。他們都是先進文化交觸和創新的先鋒!
歷史證實,先進文化(廣義講)它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促進民族進步,加強民族團結,必須重視先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極大地增進文化共識,特別是現在,越多越好!現在己提供了最好的條件,交通便捷,文化交流和融合最為方便,在相比中發現自己民族的不足,學習別的民族的長處,取長補短,共創文明的好時候。定當加強民族團結,共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由誰來做這個工作呢?現在,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以解放全人類為已任,自然包括我國各族人民的利益。黨政齊抓共管,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必將加強。各少數民族中的先進人物,銳意進取的領頭人,都要認清形勢,看到自己的責任,爭做與時俱進的帶頭人。突破固步自封、唯我獨尊,勇于向先進學習,主動接受先進文化,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革固布新,讓文明幸福成為本民族生活的基調,不斷增進民族團結的共識,說服和帶動民族團結。要做民族團結的模范。要像松贊干布、忽必烈他們一樣,胸襟寬廣,擇善而從,融入新時代!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民族之間的紛爭,是因歧視、或某種利害沖突,漢匈之爭是典型的,多年的。結果是匈奴徹底敗北,人民遭罪!歷史證實,各民族的大團結才是國家和民族的幸福。團結就是力量!家和萬事興!中國人民渴望和平由來已久矣!現在更渴望和平、和諧、民族團結,為使我國盡早強起來做著不懈的努力!這事業是偉大的、正義的,是一定能勝利的!
三、新時代需要新思想
新技術革命帶來新時代,互聯網、云計算把人們的距離拉近了,地球變成了-個村。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中指出:“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鹗柯摪畲髲B穹頂上刻著拉丁文銘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們要為當代人著想,還要為子孫后代負責! 他還強調:“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能更好!袊竿瑥V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關心我國的建設,關心百姓的生活,他胸懷寬廣,還把世界人民的利益也裝在心中。面對如此胸懷,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搞好民族團結,更好地做好中國的事,為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做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1〕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各民族都創造了自己的歷史輝煌、文明,妝飾了中華民族的景園春色。各民族只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繼續自強不息、爭強好勝、取長補短,不自卑,不相互歧視,一心只做增進文化共識的工作,共創美好文明。不斷加強民族團結,我們的國家-定能為世界人民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貢獻!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心為一切人而跳動的人,才是真正的偉人!〔2〕他的觀點和中國的孔子、荀子的“君庶觀”一致,但晚孔子二千多年。應當以此為座右銘。
四、說偉人
現在世界上有2500多個民族,組成200多個國家。有多種宗教,多種政黨和組織,有效地組織著人類社會生活。絕大多數國家都由多民族組成。一個國家是-個共同體,應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共識。每個國家若以兩至三位領導者計,總共要有500多位領袖。以其位高而尊說,他們都可稱為偉人。但以其業績驗證他的“心”,即根本思想看,還不能妄下結論,須認真檢驗政績。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條件,偉人必須是“心為一切人而跳動的人,才是真正的偉人! 這就是說他必須是志氣大,把人民裝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孟子說:“志,氣之帥也!本褪且獔远ǖ貙嵭小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并能將荀子所講:“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的千古道理 ,深刻認識并永刻心中,終生誠摯踐行,不為任何困擾而棄之。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瘪R克思以畢生精力研究《資本論》,給全世界無產階級指出了解放的道路,他是這種偉人!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他是美國排名第-位的總統。他是偉人!列寧、毛澤東、是這樣的偉人!
偉人要做大事,必須要有大能力;為民服務者,必當如荀子所說,“能以事下謂之君。君者,善群也。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長,群生皆得其命。故養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政令時則百姓一,賢良服。就是說,君者能夠按禮義來侍奉君主的叫作順,能夠按禮義來役使臣民的叫君。所謂君,就是善于把人組織成社會群體的意思。組織社會群體的原則恰當,那么萬物都能得到合宜的安排,六畜都能得到應有的生長,一切生物都能得到應有的壽命。” 此可謂至理名言也。
任何辦法都源自心志,志浩氣凜然,辦法必奇且豪邁不群。秦始皇統-度量衡,修馳道,大手筆。漢唐出現之盛世,體現了理政為民的方略。但他們都不夠“心為一切人而跳動的”的根本標準。蔣介石因失人心而最終倒臺,證明他遠不是偉人!習近平承繼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之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反腐倡廉,要為實現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要堅定地實施全民脫貧奔小康的偉大舉惜,為世界貧困人口過上好日子做個樣板。他的-句話(實是-個決定),能讓幾億處在貧困線上的百姓脫貧,過上舒心的幸福生活,而且自信、有保障、有能力,F在正動員全國人民的力量,轟轟烈烈地開展全民脫貧攻堅戰,正在穩步實現脫貧目標。同時,他還倡導并竭智盡忠地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要為全世界人民服務。他是不折不扣的偉人!
能力來自心志,但也與謙虛和不斷學習有著極大關系。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毛澤東-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可說博聞強志。他理政慎嚴,終不忘民。他才華出眾,詩詞美妙、精深,可為中華之驕。習近平之才華也為世人所羨。孜孜不倦地學習是成就偉人的必須條件。中國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取之不盡的寶貴源泉,是獻給世界人民的瑰寶、財富,國人更當認真學習。
人居高位,或有成就時極易驕而失智,思之脫離實際,行而或左或右。當此時最要緊的是心量要大,能兼聽、納諫,更要自省,明白自己哪些事不該做、不能做,有所為,有所不為。糾錯不紅臉,認錯愿低頭,皆為不忘初心耳!即“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保献印度f章》上)聽到不同意見或罵聲,也屬正常,“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罵是愛也,聽之不傷大雅,受益匪淺也!只是普通人不識耳!偉人必應識之!
自古道:謙受益滿招損。孟子在《離婁下》中說:“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傾聽他人的意見,改正其錯,是仁、善之舉。
雨果說:“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 中國人自古也竭力提倡善良,有“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之諄諄教誨。當不斷踐行。
毛澤東說:“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偉人是為民眾的,必須要認民眾為父母。經常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傾聽群眾意見。制定政策要從群眾利益出發,又落實到群眾中,讓群眾有充分的茯得感。什么時候都要實行群眾路線,即君者,善群也。
人身有-個極為重要的噐官,就是腦,我國古代人稱之為“心”。孟子在《告子上》中說:“體有貴賤,有小大!闹儇厮,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 人腦誰都有,但多數人不加重視應用。處于領袖地位的人則不能不加以特別重視和運用,凡事必思,思前想后,要思考與之有聯系的諸多事,區分利與害,辯證地處理任何事,趨利避害,收獲最佳效果。
思則聰,思則得之。人腦是上天賦予人的特別器官,禽獸沒有。它也是上天特別賦予偉人的致勝法寶,也是終生寶貴財富;是偉人,或要爭當偉人者,定要充分發揮其獨有的巨大功能,善思考,以思之神算,干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要掌握和運用老子的辯證思維?磫栴}要從正反兩面,全面、辨證地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遇事則泰然處之,不大驚小怪。養我浩然之氣。研究、解決問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切勿空想。有許多人辦事失敗,甚至失敗的很悲慘,其根本原因就是脫離實際。轉戰陜北時,毛澤東運用思考的功力,知己知彼,做到了神算,巧妙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牽制了敵人的兵力,迎來了解放戰爭的大決戰,最終打倒了蔣介石,取得了解放全中國的勝利!這是極其令人敬佩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極善于思考,善于辯證思維,總是從問題出發,思考問題,實事求是地解決了很多施政的大問題。他確是善思考型的偉人!他以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大強盛!中國人為之驕傲!
社會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中,新事物在不斷出現,層出不窮。領導人要敏銳地接受和研究新事物,推動其發展,為我所用。在新事物面前沒有或缺泛泰然處之的能力,就會失之交臂。技術革命的浪潮到來了,面對新技術大驚失色,那是落伍。是領導,當拍手叫好,張旗鳴鼓迎之,彰顯風韻。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泰山壓頂不彎腰!這是偉人的風骨!
做一個偉人不易,要有很多常人沒有的品格和能力,要做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志,又能做到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鍥而不舍地奮斗,會成功的,會成為偉人的。
注〔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外文出版社 537頁
〔2〕《外國名言一千句》新蕾出版社 1981年 151頁
2019、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