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未想過,一次偶然的遇見,會傾注我全部的熱情和癡迷。 八百年前的風起云涌,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上都城的百年輝煌,F在廢墟里還有多少未知? 上都遺址在錫林郭勒大草原。八百多年以前,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上都城成為歐亞大地矚目的大都市。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有些長,念了幾遍才記住。 說到研究會,不得不說到一個人。徐進昌先生,元上都文化研究的倡導者和舉旗人。先生也是引領我走上文學和文化的啟蒙老師。 時光和土地會記錄曾經。徐進昌先生對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熱愛,對草原歷史文化的一往深情。于2003年發起組建了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 元上都文化文化研究會致力于上都遺址和上都文化研究事業。自2003年至今,整整17年,這是個民間團體,沒有一分錢。一個扎根在草原,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的草原人的執著和堅守、虔誠和探索?嗫嗑S持著一份不平凡的事業。 2003年創辦了《上都文化研究》學術報。于2003年12月26日出版第1期報紙,至2007年12月12日出版第10期。4年時間共計出版10期學術報。 2004年8月26日元研會注冊開通了“元上都文化”(www.iatkga.com)網站。至今發布文章1226篇,瀏覽人次超過38萬5千。為上都文化研究和宣傳工作增添了一條直通全世界的便捷通道,蒙元文化研究多了一個以現代化信息為載體的陣地。元上都文化網站也可以說是上都文化研究的百度百科,到現在我們都會在網站中查找資料和文章。有一些大學生寫論文也會在網站找資料。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在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蒙、漢文《上都文化研究》兩部論文集!渡隙嘉幕芯俊肥巧隙嘉幕芯康氖撞繉V。匯集了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5年來探尋上都文化的研究成果,揭開了上都文化研究的第一頁。 這個論文集收入了近年來故都所在地學人的 68 篇論文。全書分“上都文化初探”“上都遺址淺談”“蒙古源流追蹤”“文化廣角摘擷”4 部分,共 38 萬字,由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徐進昌主編。這是本土作者對世界性題目把握的一次成功的嘗試。 2012 年 8 月《解讀上都——徐進昌談上都文化》由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全書 28 萬字,有《草原上的百年都城》《元代儒學治國與上都文化》《成吉思汗對文化的關注與建樹》《錫林郭勒文化與文明》《上都文化的傳播與影響》等,比較系統地表述了對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與地方學建設的見解和理念,是一項階段性的學術成果集成,產生了深刻廣泛的反響。 2008年11月24日,“元上都文化”(www.iatkga.com)網《地方學研究》開辟“錫林郭勒文化”專題,至今已經走過12年的歷程。作為一個專題,積累了58條論作,有過38539人次的瀏覽。 2019年徐進昌殷繼紅的論文《地方文化的學科定位和我們對錫林郭勒文化的探索》在“亞洲首屆地方學與地方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作大會發言,贏得廣泛關注和好評。在亞洲這個大平臺,殷繼紅作專題發言,為錫林郭勒文化發聲。短短十幾分鐘的發言,讓來自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蒙古國,和國內各地與寶島臺灣的專家和學者們領略了美麗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豐厚的歷史文化蘊含。 2020年5月30日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為了推動錫林郭勒地方學建設與地方文化研究長遠發展,決定正式成立“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以期協同相關方面,為錫林郭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中竭盡綿薄之力。2020年8月15日經協商研究決定,聘任殷繼紅、包玉瑞為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草原是詩,文化是魂,期待錫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在不久的將來,有長足的發展!于國家科技工作者日,成立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愿地方文化研究助推錫林郭勒地方的發展與繁榮。 近日,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編著的《錫林郭勒文化概論》專著已完成初稿。殷繼紅任主編。論文集分“理論框架 學科概論”“錫林郭勒 游牧文明”“地域文化 地方文明”“草原是詩 文化是魂”四個篇章。作為“錫林郭勒文化”學科的首部專著,具有獨特的分量和學科價值。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錫林郭勒文化首部專著《錫林郭勒文化概論》(初稿)業已完成。入選31人68篇文章,36萬余字。 論文集匯集了十多年來錫林郭勒文化研究和錫林郭勒地方學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其中,許多論文曾在區內外地域文化研究與地方學建設學術研討會作專題發言,論文編入研討會論文集并正式出版。 錫林郭勒文化,是指以錫林郭勒地方為標識的,沉淀了這個地區的歷史文明和現代發展的諸多方面而呈現的具有鮮明地區人文特點的精神財富和文明成果的總和。 錫林郭勒文化是錫林郭勒地區文明發展和歷史滄桑的沉淀與結晶。從精神層面匯集了這個游牧草原幾千年來各民族創建的輝煌。 今天編輯《錫林郭勒文化概論》,或者叫作錫林郭勒文化初探,歸結了我們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對錫林郭勒文化研究的解讀和學術見解,向錫林郭勒這方凈土,向地域文化研究學科,奉獻我們的一份虔誠和綿薄之力。 引領我走上歷史文化這個神圣殿堂的導師徐進昌先生,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一開始是懵懵懂懂的,老師讓我寫了第一篇論文《上都遺址的歷史價值和上都文化的重要性》,是在2018年9月底完成的。那時更多的是對先生的執著和堅守深深的感動著。研究會是民間團體,沒有財政經費支持,為了使工作開展起來,老師經常自掏腰包,用自己的退休工資支付相關費用。 自2003年至2020年,整整17年了,都是先生一人在苦苦支撐著。沒有一分錢,是先生對草原、對家鄉的熱愛,是先生對草原歷史文化的一往情深,是對故土厚重、深遠的情懷,讓我們的研究會一直艱難的維持下去。網站的維護,營業執照的年審,著書立說的艱辛。沒有名利,沒有金錢,就是一種偉大的情懷。這些超出凡人的努力深深的打動了我,F在越來越覺得家鄉歷史文化的重要性,以后會努力走下去,跟隨先生的腳步去探尋,去堅守。 似乎冥冥之中注定這是一場浪漫之旅。一直渴望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是一片荒無人煙,無人問津的凈土。這座廢墟里還有多少奧妙等待后人的發覺。研究會的成立和存在開啟了契機,或許不僅僅是有價值,有意義。 需要下功夫,自不必說。只需要安靜的做好這件事情,做好上都文化的傳承。做好錫林郭勒文化探索和研究。無論長遠,無論結果,只是滿足自己的心內的需要。 沒有人搶,沒有人爭,沒有人問,沒有人打擾。 這樣挺好。本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也許內心深處更多的是不想。 或許是天意,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份歸屬。 2020年10月16日 
作者簡介 殷繼紅,作家、詩人。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錫林郭勒盟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有《神奇的草原》《美麗的天鵝湖》《說說元代上都景觀》《歷史悠遠的錫林浩特》《神奇的草原芍藥谷》等文化散文和詩歌在《額吉淖》《錫林河》《文化》等紙刊發表。 《山丁紅了》《召喚我》編入詩集《詩歌唱》(文藝出版社)!镀甙倌,我遇上你》《英雄》《天空的花園》《我們的童話》入編《中國陰山詩歌選》(四川民族出版社)。 文化論文《上都遺址的歷史價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烏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寶》《歷史悠遠的錫林浩特》《烏珠穆沁廟宇考》《扈從詩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地方文化的學科定位和我們對錫林郭勒文化的探索》》等發表并受到學界關注。 熱心兒童文學和校園詩歌創作。輔導和編輯兒童文學作品三百余篇(首),主編《詩意草原》《桃李芬芳》《遇到美好》等四部詩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