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id="pdwzl"></span>
    <acronym id="pdwzl"></acronym>
    <span id="pdwzl"><sup id="pdwzl"></sup></span>
  • <span id="pdwzl"></span>
    <legend id="pdwzl"></legend>

  • <legend id="pdwzl"></legend>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官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 首 頁
    | 百年古都 | 學術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學研究 | 史海鉤沉 | 蒙元風云 | 上都河文學 | 研究會 | 圖片欣賞 |
    留言板 |

    謝謝諸位先生/女士長期以來對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關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網((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官網)歷經十余載三次改版,不知我們的努力是否達到了應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類文明探討的道路上永遠有你們同行!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2003年成立起,2004創辦"元上都文化網"以來,堅守專心元代歷史文化研究初衷,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盡力,探尋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錫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揚中華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學研究成果助推于人類文明的追索,為中華復興的精神構建奉獻綿薄之力。聯系我們或評論網站文章 ,留言, 請發至郵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欄目導航 網站首頁>>上都文化>>上都風云
      共有 1026 位讀者讀過此文   字體顏色: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雙擊鼠標左鍵自動滾屏】【圖片上滾動鼠標滾輪變焦圖片】    
     

    見證中華百年文明 舉起上都文化研究旗幟——紀念上都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十周年

      發表日期:2021年6月29日      作者:徐進昌     【編輯錄入:admin

     

     

     

    茫茫蒼蒼的大草原上,灤河臂彎的一處廢墟,那就是700年前的元代開平古城遺跡。

    上都遺址,這座擁抱著人類巨大文明的廢墟,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百年滄桑,流淌著中華文明的血脈。自從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自從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創立以來,上都遺址蘊涵的歷史文化價值被逐步闡釋,上都文化與上都學作為一個學科綻放著它的風采。

     

     


     

     

    2012年上都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26291823分,俄羅斯圣彼得堡傳來喜訊:在此召開的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將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元上都遺址成為我國第30項世界文化遺產,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2項。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元上都遺址作為草原都城遺址,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點,見證了北亞地區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之間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元上都遺址符合世界遺產第ⅱ、ⅲ、ⅳ、ⅵ等4條價值標準,滿足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

    上都遺址的位置和環境顯示出來自于蒙古族和漢族兩者在價值觀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響。城市遺址展現了兩個民族結合的城市規劃模式。通過蒙古族和漢族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融合,元朝才得以將它的統治擴展到當時已知世界的極大一部分范圍。上都遺址是一個包含了不同民族團體的融合型城市規劃的獨特范例。

    上都遺址非凡地見證了元朝黃金家族的最高統治,這種統治包括對中原的文化和政體的吸收和改變,也包括新政者在保持和維系原有文化傳統的決心和努力。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與上都文化研究

    揭示上都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是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學科的倡導者,已經有多部專著問世。幾十次參加區內外和國際的“地方文化研究與地方學建設學術研討會”,積極發聲,廣泛交流。與各界,與媒體,廣泛結緣,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這份珍貴遺產。這個民間文化研究社團,一支普通的人,作著不普通的事情。本土學人把握世界性的課題,一隊竭誠中華傳統文化的人,一方鐘情錫林郭勒家鄉凈土的人。

    錫林郭勒盟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于2003313日經中共錫林郭勒盟宣傳部批復成立!对隙細v史文化研究會章程》明確宗旨,“本會為元上都歷史文化學術研究民間社團。遵循國家相關法令和規章,致力于推進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不懈努力!睒I務范圍:搜集整理研究元上都歷史文化資料,加強歷史文化交流與研討等。

    錫盟委宣傳部批復指出,“經研究,認為由徐進昌等同志籌備成立的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立足于研究元上都歷史文化,利于繼承和發展優秀民族文化,利于提高錫盟的知名度。該會確定的宗旨、章程和組織等符合黨關于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政策,符合國家關于民間學術團體的規定。因此,我部同意該研究會成立,并在業務上掛靠錫盟委宣傳部!保ㄥa黨宣字《200317號)

    歸納18年來我們在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追尋大致列出以下八個方面。

    其一,把上都遺址的研究從單純考古發掘引申到對歷史文化的探尋。從文化層面切入,開啟了上都遺址研究的新的狀態、新局面。2003 年前只有元上都遺址考古挖掘之說,2004 年首開上都文化研究之談。創辦了《上都文化研究》學報和“元上都文化”網(www.iatkga.com),申辦了“上都文化”商標。從此,上都遺址研究走入文化研究的嶄新階段。地方行政部門多年來設置的元上都“文物”管理局最終于2015 年更名為元上都“文化”管理局。

    其二,成吉思汗的文化情懷和精神價值觀,作為一項新的學術研究選題,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成吉思汗的軍事成就為人們普遍關注,有多方面多層次的深入研究;而對成吉思汗在文化方面和精神領域的建樹缺少深入的探討。我們在這方面研究的成果和學術見解是 :成吉思汗推行蒙古文字,倡導“白紙青史”;制定“大札撒”法典,樹“蘇勒德”軍魂;吸納先進文化,尊重宗教流派;在文化方面的作為和對精神領域的倡導有著深厚的涵養和高度的智慧。成吉思汗不僅是一個武功卓著的軍事天才,而且是一個精神境界和智慧高超的帝王。他對蒙古文化的創立和各族精神領袖的籠絡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其三,重點關注元世祖忽必烈從金蓮川幕府到大元一統的歷史,對忽必烈接受中原文明并以儒學治國給予高度評價。忽必烈藩王之期即受命統領漠南軍國庶事,大批賢達飽學之才和文人雅士招募其左右,形成昭著史冊的金蓮川幕府。拜孔尊儒,大張儒學治國之道。

    忽必烈從作藩王到作皇帝,45 年活動在錫林郭勒草原,上都成為聞名歐亞的世界性大都市。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高度交匯融合,吸納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為大中華的傳統文化注入了強勁的活力。大元強盛,卓有建樹,元世祖的高超見識和政治智慧與文韜武略彪炳史冊。他是一個從騎馬背到坐象攆的帝王,是一個從草原走來建樹中華大一統業績的皇帝。

    其四,地域文化建設的提出和錫林郭勒文化、灤河文化的闡述。由上都文化研究引申出錫林郭勒草原的地方學和地域文化,十幾年來我們相繼提出了錫林郭勒文化、灤河文化和烏珠穆沁文化,把錫林郭勒草原廣袤地域的草根和鄉土文化分門別類作了闡述。從廣義的地方學、地方文化建設的理論框架到具體的錫林郭勒地域文化的提出和闡述,我們做了開啟性的工作。

    其五,對地方學基礎立論框架提出了自己的學術見解:“地方學是研究地區歷史文化、人文活動、生態環境為對象的科際綜合學問”,“地方學把地區作為一個固定的范圍進行具體研究,以探索地區的演變的過程,并預測未來發展的趨勢!薄暗赜蛭幕菍μ囟ǖ赜蚩臻g內的生態環境、經濟方式、社會結構、文化傳統的諸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的學問!闭撌隽说赜蛭幕、地方學的學術概念和相互間的基礎與指向的關系。概述了上都文化、敕勒川文化、紅山文化、河套文化等內蒙古多地的地域文化。首提并揭示地域文化研究的學院派與草根派。

    其六,對百年元帝國的兩都——上都、大都間驛路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研究。這項學術研究課題是在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資助下完成。

    自元世祖忽必烈以來,元代的皇帝每年在上都、大都間巡幸往返,帶著眾多的隨扈官員和上萬的護衛將士。大量的扈從詩記述了驛路的風情,歷史的再現了沿途的人文風貌。我們的課題研究,揭示了上都、大都間驛路的文化內涵、歷史內涵,是一條令人矚目的歷史之路、文化之路。

    其七,元代官方文字巴思八文研究和蘇勒德研究。巴思八文是遺失的國學,亟待填補這項空白。蘇勒德代表的族旗、軍旗、國旗是一種精神的象征,蘇勒德的文化內涵引起了廣泛關注。

    其八,錫林郭勒文化是錫林郭勒地區文明發展和歷史滄桑的沉淀與結晶。從精神層面匯集了這個游牧地區眾多游牧民族創建的歷史和現代的輝煌,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支流和有機組成部分。諸多有游牧文明原生態顯著特點的民俗、民族元素和蒙古長調、呼麥、蒙古摔跤、民族服飾等草原風情,使錫林郭勒文化有著獨特的韻味和魅力。

    時間過得真快,十年,轉瞬之間。上都遺址又增添了10年的歲月。上都遺址見證的中華文明,綻放著上都文化的光芒。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這份700年前釀造的文化老酒,正在由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和眾多歷史文化研究的同仁揭示著它的深厚蘊涵,彰顯著700年前中華文化的心臟的跳動。

    中華文化沒有忘記,世界文化沒有忘記,錫林郭勒草原沒有忘記,本土的文化追尋者們沒有忘記。

    上都遺址就在那里,玉龍柱就在那里,孔子廟就在那里,八思巴帝師寺就在那里。

    大安閣朝會剛剛散去,司天臺的鐘聲剛剛響過,太子真金剛剛走過,御天門的圣旨剛剛宣過,忽必烈汗的象攆剛剛走過。

    上都文化研究的旗幟從地平線冉冉升起,登上了學術研究研究的大雅之堂,走進了社會生活與大眾的視線,錫林郭勒文化把草原的蘊涵燦爛成游牧文明的新篇。

    上都遺址,這座廣袤草原上的都城,融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彰顯了永久的文化魅力。上都文化這面歷史文化的旗幟,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學科綻放著永久的詩意和魅力!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作為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的倡導者,追尋者,堅韌前行,不敢懈怠。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2021、6、23

     

     

     


    作者:徐進昌,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內蒙古通俗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

    主要著作:《上都文化研究》(蒙、漢)、《解讀上都——徐進昌談上都文化》《青青的草地》《一片藍天》《大地的訴說》《塞北詩情——徐進昌詩300首》等論文集、散文集、詩集,一二百萬字。


    上一篇:《包玉瑞.察哈爾草原——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文稿還有余溫,人走了
    下一篇:

     相關專題:

    ·專題1信息無

    ·專題2信息無
     
      熱門文章:
     ·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會[80400]
     · 解讀元上都—徐進昌談上都文[5978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屬行政建[59248]
     · 《蒙古秘史》中的烏珠穆沁地[49788]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評論無
    發表、查看更多關于該信息的評論 將本信息發給好友 打印本頁
     


    百年古都 學術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學研究 史海鉤沉 蒙元風云 上都河文學 研究會 圖片欣賞 留言板

    版權所有: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巴雅爾圖
    地址: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錫林大街錫林郭勒文化園    電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備2021001026號-1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品|性色生活大片特黄一级大片性色吧|欧美日韩免费a片
  • <span id="pdwzl"></span>
    <acronym id="pdwzl"></acronym>
    <span id="pdwzl"><sup id="pdwzl"></sup></span>
  • <span id="pdwzl"></span>
    <legend id="pdwzl"></legend>

  • <legend id="pdwzl"></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