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正在推進三項傳統文化研究和保護課題,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希望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 
一、《錫林郭勒文化概論》2020年開始,預計到2022年三年的時間內,完成錫林郭勒地方文化專著的征集和論文編輯工作。截止2021年11月 已完成編著《錫林郭勒文化概論》(初稿)。課題擔當人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長徐進昌。 錫林郭勒人杰地靈,蘊育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有著獨特的游牧文明風韻。上都遺址標識的上都文化是中華文化燦爛的一頁!跺a林郭勒文化概論》(初稿)是錫林郭勒文化學科研究首部專著業已完成。入選31人68篇文章,36萬余字 論文集匯集了十多年來錫林郭勒文化研究和錫林郭勒地方學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其中,許多論文曾在區內外地域文化研究與地方學建設學術研討會作專題發言,論文編入研討會論文集并正式出版。 論文集分“理論框架 學科概論”“錫林郭勒 游牧文明”“地域文化 地方文明”“草原是詩 文化是魂”四個篇章。作為“錫林郭勒文化”學科的首部專著,具有獨特的分量和學科價值。初選論文六十余篇,約18萬字。 論文集匯集了十多年來錫林郭勒文化研究和錫林郭勒地方學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其中,許多論文曾在區內外地域文化研究與地方學建設學術研討會作專題發言,論文編入研討會論文集并正式出版。 二、《察哈爾草原-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項目。課題擔當人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包玉瑞。作為本土的歷史文化學人,作者整理集結了《包玉瑞•察哈爾草原-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36篇15萬余字)。正鑲白旗旗委主要領導贊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把察哈爾民族民俗歷史文化記載傳承下去,是很有意義的工作!薄皯敽煤谜砑Y出版!論文集匯集了十多年來作者在錫林郭勒文化、上都文化、察哈爾文化、蒙元文化、地方學建設等領域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其中,許多論文曾在區內外地域文化研究與地方學建設學術研討會作專題發言,論文編入研討會論文集并正式出版。 其論文有《確立錫林郭勒地方學的若干思考》《從古跡遺存看錫林郭勒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基于蒙古族“非遺”視角下的地域文化探討》《成吉思汗“必力克”箴言與當代生態文明》《忽必烈多元一體開放的思想和實踐》《元代城市及城市體系概說》等。 錫林郭勒草原上。燦爛的上都文化。閃爍著世紀的中華文化的光芒。有這樣一群學人,憑著一份執著和堅守,探尋,前行。堅韌不拔地作著上都文化研究和錫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構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 元上都文化網發布包玉瑞副秘書長15篇有關上都文化、錫林郭勒文化和蒙元文化的論文的重要學術觀點。包玉瑞副秘書長多年來的精心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作為本土學人,竭誠努力,學術成果值得各界關注。 《確立錫林郭勒地方學的若干思考》一文論述了在錫林郭勒盟,地方學和地方文化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錫林郭勒不同層級的系統,在各自的領域,以錫林郭勒自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等可供研究的東西為研究對象,就是說其全部研究內容和體系都是圍繞錫林郭勒構筑并展開的。從地域環境、人文歷史、歷史地位、現實發展、精神層面和發展態勢六方面看,都應確立錫林郭勒地方學的地位,以加快發展文化建設,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提振信心、激勵士氣、團結奮進、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把錫林郭勒推向新的輝煌。本文論述了深入開展地方學建設的有利條件和開展地方學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實行地方學建設的主要途徑。 
三、《詩意錫林郭勒》項目,課題擔當人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殷繼紅。2021年11月初稿編輯完成。這是錫林郭勒文化濃墨重彩的一筆。多見錫林郭勒草原風情畫卷。 這是作者的處女作。文集分詩歌行吟篇、散文隨筆篇、歷史文化篇三部分,計文稿百余篇,三百四十余頁,十三萬六千余字。 “詩歌行吟”篇分為風光、詠嘆、心語、園丁四輯!吧⑽碾S筆”篇分為文化情懷、解讀草原二輯!皻v史文化”篇分為元代上都話語、錫林郭勒溯源二輯!渡蕉〖t了》《秋色之韻》《七百年,我遇上你》《上都,我的空城》《召喚我》《感受詩意》《思量明天》《我們是詩人》《上都,一座空城》《一個人的草原》《神奇的芍藥谷》《金蓮花盛開的烏珠穆沁草地》《元代扈從詩文是中華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說說大元上都景觀》,《烏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寶》,諸多名篇盡收其中。草原的百般魅力,錫林郭勒歷史的燦爛光環,文字的優雅秀麗,讓文集不乏歷史的厚重和文學的風采。 作者是大草原的歌者,對于古樸壯美的草地,飽含激情,感悟深沉,近乎是一種虔誠與膜拜!對歷史文化,情有獨鐘,發出內心深處的呼喚。作為地方文化的研究者,獻出了一份赤誠之心。 作者的筆下,呼喚草原,解讀滄桑,幾分壯闊,幾分蒼涼,幾分柔情,幾分激昂。似一匹駿馬在原野馳騁,張開了文化的翅膀。給人以思索,給人以力量。詩一樣的草原,流淌著文化的魂魄,錫林郭勒給人追夢般的向往。 以上三個傳統文化研究和保護課題已經呈報地方領導部門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