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錫林郭勒草原 
錫林郭勒,祖國北疆,天高地遠。丘陵地貌,坦蕩開闊,綠色莽原。 祖國地圖,雄雞脖子,挺起一片云天。灤河、錫林河、烏拉蓋河,草地名片。 額吉淖、查干淖、寶拉格,滋潤草原。天高地闊,牛、羊滿山川。藍天悠遠,馬兒奔跑踏云端。沃野千里,塞北綠浪翻卷。馬蹄聲聲牛羊歡,游牧文明幾千年。 雄鷹展翅,黃羊撒歡,狍子滿山巒。野狼奔走,獺子列隊,狐、兔多悠閑。游牧故地,牛肥馬壯,百靈吟唱金蓮川 大美錫林郭勒,雄踞塞北,丘陵千里莽原。碧波蕩漾20萬平方公里,興安嶺余脈護佑草原。 蘇尼特、阿巴嘎留下石器、巖畫,太仆寺、察哈爾金界壕現有殘桓。渾善達克沙地,榆樹、沙柳擁抱,鎖住沙灘。大唐植下松林,林濤聲聲,灤河水潺潺。 烏拉蓋水系,滋養烏珠穆沁草原。種葡萄的家族碾轉西域,奔波萬里回到家園。金絲太洞穴記憶古人類生活,荒野石人訴說遙遠昨天。 恐龍化石訴說棕櫚樹的海岸,驛站連線駝鈴響在耳邊。蘇尼特巖畫故事跳躍,祖輩天書記憶久遠。賽罕塔拉,連接絲綢之路,茫茫草原炊煙。駝鈴聲聲,長調悠遠,歐、亞大陸一手牽。 草地蕩漾綠波,17萬平方公里,好大草灘。壩上壩下,長城內外,數不盡英雄兒男。 秦代上谷郡,治理漠北,漢代匈奴金戈鐵馬馳騁草原。李陵驛記憶中原與匈奴的恩怨,蘇武牧羊也曾約會友人攀談。遼代蕭太后建立捺本駐地,金代金世宗欽點金蓮川花苑。攻占野狐嶺,成吉思汗大軍休整在桓州、昌州之地,忽必烈智囊團建立金蓮川行轅。上都、大都兩都巡幸,大元帝國中華一統河山,開運河、扶農桑、行紙幣興隆百年。草原京城上都108座寺院、宮殿,大汗號令天下,札馬宴歌舞升平,歐亞共翩躚。 開平城忽必烈舉辦佛、道論辯,明成祖出兵漠北無功而返。玄石坡留下立馬峰石刻,退守獨石口漠南漠北遵循新的地緣。清代康熙帝多倫盛大會盟,吉鴻昌打鬼子槍響草原。錫林郭勒五部會盟錫林河畔,十旗扎薩克聯手統領塞北草原。新中國草原騎兵征戰沙場,貝子廟共產黨支部引領草原。 錫林郭勒人杰地靈,游牧文明深厚蘊涵。揭示地方文化底蘊,上都文化研究會聚賢揚帆。上都遺址擁抱人類文明,錫林郭勒文化詮釋中華文化血脈相傳。上都研究不再單純考古,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揭示草原的昨天、明天。 看我草原兒女,懷抱綠地青山,緊握草原生態鑄新篇。保持戰略定力,守住綠水青山,綠色莽原,就是金山銀山。 錫林郭勒羊大,大美錫林郭勒云天。百萬各族兄弟,千萬牛羊家園。減羊增牛,保障綠地生息,守護綠色,留住子子孫孫的綠地藍天。管住礦山開采,守住綠色家園。綠色礦山,綠色家園,才是子孫后代的金飯碗。 渾善達克沙地,種植綠被,游沙不見。多倫淖爾,萬畝林地,護佑家園。寶格達山增植林地,保護烏拉蓋河源頭,超前把關。幾十條小河,都有河長,維護綠水青山。治理污水,各界動員,嚴格把關。綠色礦山,定位國策,環保安全。 千年大計,環保為先。不負子孫,告慰祖先!吾輩今生,造福子孫,留下草;ê,碧水藍天,大美家園。 2021、1、29 
結廬草地(外一首) 國色天香牧羊地 姹紫嫣紅披盛裝 誰家花苑結瓦舍 疑是陶翁來北方 烏珠穆沁多詩意 賓至如歸喜若狂 千里之路不嫌遠 常駐花叢忘還鄉 金蓮花開帝王地 元代國花盛名揚 牧鄉花艷野鹿跑 錫林郭勒詩書香 烏珠穆沁女墨客 結緣草地懂花香 草原自有詩書味 綠草紅花育詩行 今朝有花今朝醉 擁抱花魂醉斷腸 如醉如癡遭人笑 吾心如狂又何妨 2020、7、9 
金蓮壯情懷 烏珠穆沁地 誰育金蓮開 疑是金蓮川 憑吊上都來 昔日游牧地 金蓮壯情懷 百年大元史 國花深處埋 此地有書香 詩客千里來 2020、7、9 金蓮川 ——讀《元上都懷古》 遼金故地迎客來, 大元盛世壯情懷。 秦漢匈奴征戰地, 大唐松林滿山栽。 文化傳承繼龍脈, 藝術公社來掛牌。 玉山領軍游牧地, 上都文化現神采。 2017/6/27 附:哈斯烏拉《元上都詠懷》 金蓮未綻客先來, 黃花執意鋪金苔。 敬酒千杯向圣地, 影城一座敞心懷。 藝術雛形昭四海, 翰墨傳情心門開。 縱使彎刀譽南北, 哪得版圖共節拍。 哈斯烏拉于正藍旗藝術公社 2017/6 注:內蒙古文聯哈斯烏拉主席領軍正藍旗藝術公社掛牌 
作者:徐進昌,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 附:《上都河文學》(原上草)組稿告知 錫林郭勒草原人杰地靈,是詩歌成長的地方。人們說草原是詩,文化是魂。錫林郭勒懷抱中的上都遺址,彰顯了這方草地,這方凈土的不平凡的韻味。 上都遺址于2012年6月29日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審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遺16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不遺余力地為上都研究鼓與呼,感到由衷地欣慰。元上都文化網(www.sdwh.cn)2004年創辦以來,成為上都遺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專業學術平臺,精心耕耘,16年堅守,矢志不渝。如今文章總數1188篇,瀏覽人次37萬。 元上都文化網的同仁們,在歷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牽手“上都河文學”,情有獨鐘。2006年以來,堅持不懈地耕耘在《上都河文學》這方凈土,作為“元上都文化網”的一個欄目,已經走過13年的路程。這里有對元詩詞和元曲的追尋,有對草原歷史文化的吟詠,有詩歌,有散文,有評論,有小說。錫林郭勒草原,獨特的游牧文化,大元帝國渾厚的上都文明,使得“上都河文學”別有一番風韻。 “上都河文學”13年已經累積了390篇雅文佳作,為錫林郭勒歷史和上都文明,披掛了燦爛多姿的文學風采。高揚文化自信的旗幟,社會主義的文學,為人民的文學,正在楊帆前行。“上都河文學”,錫林郭勒土生土長的文學,扎根錫林郭勒歷史和文化的文學,歡迎投稿。宣揚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崛起! 郵箱:sdwhyj_2004@126.con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 2019、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