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唐代扎達蓋壩石堤而來,追索錫林郭勒歷史文化蹤跡前行,與唐代的歷史遺跡有了一次面對面的接觸。。 久違了。迪彥林區深處。山高林密,溝壑縱橫,萬千氣象。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內蒙古通俗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徐進昌,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殷繼紅一行,2022年7月6日勇克濕地沼澤,有向導指引,勇闖迪彥林場深處,考察唐代古跡——扎達蓋壩石堤。 在那高高的壩頂上,石壩的遺跡隱然可見。密林深處,涌動著低沉的林濤聲聲。在唐代那久遠的年代,這一帶居然已經是前人開發建設之地。 盜墓者嗅覺敏感,也悄然而至,留下盜挖的豎井和成堆的巖石。 
據考證,扎達蓋壩上是一座連接兩個山嘴的石堤,東西長約50——60米。1958年文物人員初步推斷為唐代的歷史遺跡。 此行得到西烏旗領導關注。由西烏旗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指導,由這里的原森警的所長帶領,實地查看了扎達蓋壩。感慨千余年前這里的社會發展和治理,為中華悠久的歷史文明贊嘆! 
茫茫草原遺存著許多歷史文化古跡,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烏珠穆沁草原是個有歷史的地方,有文化的地方,有故事的地方,有人才的地方。扎達蓋壩石堤歷經久遠,屬于唐代歷史遺跡。見證了草原的歷史變遷。這方面的考證和探尋有著重要的價值,挖掘地方文化人才意義深遠。 詩意草原,文化是魂。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是民族復興偉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2022、7、9 
作者:殷繼紅,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錫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錫林郭勒盟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錫林郭勒盟作家協會會員,錫林浩特市作家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