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草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廣袤的原野,掩藏了數不清的歷史秘密。 延續千年的茫茫草地,羊群、馬群、牛群灑滿山崗。熄滅的硝煙,留下牧歌的纏綿悠揚。搭乘著長調的旋律,無數歷史的故事傳揚在馬群奔馳的草鄉。 考古發現,揭示了茫茫草地經歷的壯麗滄桑。廣袤的錫林郭勒草原有秦代的上谷郡,有唐代的人工森林。有載入世界名錄的上都遺址,有多倫淖爾的康熙會盟。有多倫抗日的捷報,有共產黨貝子廟支部的革命風云。 
西烏旗迪彥林區一帶唐代扎達蓋壩石堤遠眺 放眼蒼茫的草原,人們也許很難想象歷史上金戈鐵馬的故事。事實勝于雄辯,歷史古跡告訴我們,草原是的風云變幻,遠不是我們了解到的那一星半點!烏珠穆沁草原是保存完好的游牧生活的草地。但是,它的歷史故事,凝聚的歷史文化讓人大開耳目。這里的金絲太洞穴居然是人類一萬年以前的居住地。四方城古跡留下匈奴的集聚地,迪彥林區一帶留存了千年前唐代的扎達蓋壩石堤。無言自明,中華民族的先輩們千年以前就在這里休養生息,創立歷史久遠的中華文明。 考察匈奴時代的四方城和唐代的扎達蓋石堤,歷史勝于雄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歷史的輝煌。 再次記述四方城古跡和扎達蓋石堤,感慨中華民族共同體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是各兄弟民族共同的驕傲! 2021年6月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組織考察了四方城:在茫茫的草地上,西烏旗吉仁高勒蘇木伊和吉仁高勒河西岸,有一座邊長接近正方形的古城,四面城墻已成為很高的堆土,輪廓清晰,城中部有一較高大的圓形建筑遺跡,1986年內蒙考古研究所在古城內挖掘出完整筒型瓦一件,經內蒙考古所陸思賢考證,認定為是匈奴古城,東漢人所建。是錫林郭勒盟境內發現最早的古城遺址。 2022年7月徐進昌、殷繼紅一行考察了扎達蓋壩。那是一座連接兩個山嘴的石堤。據考古推斷,石堤東西長約50——60米。1958年文物人員初步推斷為唐代的歷史遺跡。 
唐代石堤漢代城 往事千年塞上風 學者梳理文脈事 中華一體成大統 漠南漠北共同體 壯哉匈奴四方城 漢唐時代舉大業 烏珠穆沁唱興隆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徐進昌、孫海濤、牛明、殷繼紅一行考察匈奴古城
草原是詩。文化是魂。我們看不到古人,我們卻有辦法知道古人,知道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先人們走過的印跡。歷史讓我們懂得了我們生于斯養于斯的這片草原的蘊涵的厚重,讓我們聰明和智慧,讓我們獲得真知,懂得生命內涵的滄桑。感謝先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和認知能力! 錫林郭勒家鄉,烏珠穆沁草地,是個有濃重歷史文化的地方,綠色的草浪里存放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沉樂章! 癸卯年正月初八(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