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id="pdwzl"></span>
    <acronym id="pdwzl"></acronym>
    <span id="pdwzl"><sup id="pdwzl"></sup></span>
  • <span id="pdwzl"></span>
    <legend id="pdwzl"></legend>

  • <legend id="pdwzl"></legend>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官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 首 頁
    | 百年古都 | 學術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學研究 | 史海鉤沉 | 蒙元風云 | 上都河文學 | 研究會 | 圖片欣賞 |
    留言板 |

    謝謝諸位先生/女士長期以來對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關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網((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官網)歷經十余載三次改版,不知我們的努力是否達到了應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類文明探討的道路上永遠有你們同行!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2003年成立起,2004創辦"元上都文化網"以來,堅守專心元代歷史文化研究初衷,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盡力,探尋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錫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揚中華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學研究成果助推于人類文明的追索,為中華復興的精神構建奉獻綿薄之力。聯系我們或評論網站文章 ,留言, 請發至郵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欄目導航 網站首頁>>史海鉤沉>>史?v橫
      共有 15338 位讀者讀過此文   字體顏色: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雙擊鼠標左鍵自動滾屏】【圖片上滾動鼠標滾輪變焦圖片】    
     

    上都司天臺徐進昌

      發表日期:2006年12月29日          【編輯錄入:admin

     


        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之間顯赫百年的元帝國的上都,不僅是具有深遠世界影響的大都市,而且在天文學研究方面有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上都司天臺亦稱回回司天臺、北司天臺,匯集中外頂尖天文學家用精密尖端的天文儀器,觀測星辰變化預言天文禍福,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天文科研機構。
      據史料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建國之初即向各地征召科技人才。在伊爾汗國執政的旭烈兀汗派遣波斯馬拉蓋城的天文學家扎馬魯丁來到上都。至元四年(1267年)扎馬魯丁撰進《萬年歷》并創造了七件"西域儀象"!对贰ぐ俟僦玖氛f:"世祖在潛邸時,有旨征回回學者札馬魯丁等以其藝進,未有官署。"到了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史·歷志二》記載,"西域札馬魯丁,撰進《萬年歷》世祖稍頒行之。"到了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史·世祖本紀》記載:"該回回司天臺官署,以札馬魯丁點。"札馬魯丁成為上都司天臺的首任天文臺長!对贰ぐ俟僦玖酚涊d,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即建國號為大元的當年,"以上都承應闕宮,增置行司天監"。
      以上史料確認,上都司天臺(即回回司天臺、北司天臺)成立于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地點在上都的承應闕宮。
      承應闕宮據陸思賢等學者考證應在上都宮城北墻中段。在元上都宮城的北墻中段,與墻體結合在一起,有一組闕式建筑臺基遺址,凸出于墻體的內側,平面略作兀形,可分東闕、西闕,中央平臺與墻體聯為一體,按照現存北京故宮雙闕拱衛午門的建制,中央平臺是用來觀測正午上中天時的太陽的。"(見陸思賢《關于元上都宮城北墻中段的闕式建筑臺基》)。
      忽必烈汗建立元帝國,取"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易、乾、象傳》)的本義,命國號為"元","元"者"天朝"也。文物制度當然也要模擬天象。元上都的宮城,俗稱"紫禁城",便是模擬天上的"紫微坦",為天帝所居。闕以"承應"為名,應是取"奉天承運"、"應天順時"的意思!兑住だし狻氛f:"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萬順承天。"
      帝國時代宣揚"天人合一"說,研究天象,不僅有天文科學研究的成分,更多的是帝王觀測未來吉兇的一種手段,有著很大的神秘性。正如俗話所說,天機不可泄也。當時天文知識是保密的!对贰な雷姹炯o》記載,"至元三年十一月,……詔禁天文圖〓等書。"但天文機構的設立和天文研究的廣泛深入開展終究為天文科學的發展天拓了廣闊的前景。
      上都司天臺1271年正式設立,一直到明王朝取代元王朝,上百年間開展了大量的天文研究工作,也曾派學者到波斯等地訪問交流,這份珍貴的天文科學遺產值得我們永遠記取。
    上都司天臺由司天監官衙管理,司天監最高長官為"提點",下設司天監、司天少監、監丞、天文科、算歷科、三式科、測驗科等。"至元八年始司天臺,秩從五品"皇慶元年,改為監,筢正四品,延祜元年,升正三品,置司天監"。編制滿員時為37人。職責是"觀象"與"衍歷",即進行天文觀測和編制歷法。據史料記載,札馬魯丁任提點約30年,郭守敬等科學家都曾與札馬魯丁共同工作,并深受其影響。郭守敬的簡儀的百刻環上一刻分成三十六等分,就是阿拉伯天文學中360°分度制的反映。
      札馬魯丁把阿拉伯天文學傳入中國,對中國天文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上都司天臺成為中國的一個研究阿拉伯天文學的中心。在札馬魯丁任內,中西天文學的交流也很密切,他在托勒密式的天球儀上,又加上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星宮體系,并采用十二地支,這與現代繪制的中西結合的星圖已基本一樣。他還帶來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等西域天文、數學書籍,加深了中西科學文化的交流。
      札馬魯丁在上都進《萬年歷》并制作了七件阿拉伯天文儀器。一是混天儀(咱禿哈剌吉),是一種多環相套的儀器,用青銅制造。"平設單環,刻周天度,畫十二辰位,以準地面"。二是測驗周天星曜之器即方位儀(咱禿朔八臺)。三是春秋分晷影堂)魯哈麻亦渺凹只)?梢酝鶃砀Q運,側望漏屋晷影,驗度數,以定春秋二分。"四是冬夏至晷影堂(魯哈麻亦木思塔余)以定冬夏二至。五是渾天圖即天象儀或天球儀(若干 來亦撒麻)。六是地球儀(苦來亦阿兒子)。"其制以木為圓球,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土,其色白"。七是晝夜時刻之器(兀剌都兒剌不定),這是綜合日晷、星晷的計時器。
      元末,上都連同上都司天臺被毀之前,一直有許多天文工作者在上都從事天文和歷法工作,歷經上百年。上都作為當時天文學研究們世紀圣地永遠值得人們記取。這份天文研究史上的輝煌篇章,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亮的一頁。
      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征召元代的天文工作者繼續工作,有14人應征。第二年(1369年)又有上都天文臺鄭阿里等11人至京議歷法。上都天文工作為中華民族在世界天文學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閱書目:
    李迪、馮立升《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發展與上都的作用》
    陸思賢《關于元上都宮城北墻中段的闕式建筑臺基》
    葉新民《元上都研究》等。


    上一篇:宣傳部長田學臣為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題詞
    下一篇:上都的自然環境

     相關專題:

    ·專題1信息無

    ·專題2信息無
     
      熱門文章:
     · 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會[8068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屬行政建[59916]
     · 解讀元上都—徐進昌談上都文[59837]
     · 《蒙古秘史》中的烏珠穆沁地[50114]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評論無
    發表、查看更多關于該信息的評論 將本信息發給好友 打印本頁
     


    百年古都 學術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學研究 史海鉤沉 蒙元風云 上都河文學 研究會 圖片欣賞 留言板

    版權所有:元上都歷史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巴雅爾圖
    地址: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錫林大街錫林郭勒文化園    電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備2021001026號-1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品|性色生活大片特黄一级大片性色吧|欧美日韩免费a片
  • <span id="pdwzl"></span>
    <acronym id="pdwzl"></acronym>
    <span id="pdwzl"><sup id="pdwzl"></sup></span>
  • <span id="pdwzl"></span>
    <legend id="pdwzl"></legend>

  • <legend id="pdwzl"></legend>